法院:构建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新模式

    11月13日-14日,山东省第24次法院工作会议在临沂市召开,县人民法院作为全省6个基层法院代表之一作了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家事审判改革的进程及取得的成绩,获得与会人员高度评价。县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各单位要树立看齐意识,开拓进取、力争上游,让各项工作切实惠及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离婚纠纷为代表的家事案件不断上升,2016年全国离婚数为485.7万对,当年登记结婚与离婚数对比达到42%,武城县达到52%,呈14年连增,家事纠纷已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以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县法院于2016年4月开始家事审判改革探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着力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新模式。
    突破改革瓶颈,“党委领导+内外联动”构建制度机制多元路径。改革之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24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家事审判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两办”名义下发《武城县家事纠纷综合解决机制实施方案》,与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分别出台 《武城县家庭暴力告诫实施办法》《法院与民政家事工作协作机制》《家事审判与公证合作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了制度机制建设的路径多元化,县法院出台并修订《家事诉讼程序操作规程》《家事审判人员绩效考核》等16个大项、65小项制度机制并装订成册,为家事审判改革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依据。
    细化人员分类,“专业审理+社会参与”组建家事特色团队。为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成立了具有独立编制的家事审判庭,下设四个合议庭,专门审理家事案件;由退休法官、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和优秀人民陪审员组成驻院特约调解委员会,对所有民事案件在登记立案前进行调解,不纳入审判管理系统,当事人不缴纳任何费用;辅助团队建设坚持“部门联动、多方介入”,在村妇代会主任、妇联、团委、司法、教育、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团体中选任人员,建立由县法院主导的家事调查、调解、心理测试、疏导、情绪平复、家事回访、少年观护“七员”司法辅助团队,每个团队选任一名带头人,实行带头人负责制,接受法院委托进行相关工作,并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汇聚合力化解纠纷。改革以来,诉前预立案820件,进入诉讼立案的573件,调解和好247对, 30.12%的家事案件经过调解和好未进入诉讼。
    突出改革核心,“四大原则+七项制度”构建家事改革基本保障。确立了家事改革四大原则: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并贯穿于诉前、诉中、判后回访各个阶段;坚持不公开审理原则,除赡养案件外,均不公开审理;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因素对未成年子女的伤害;坚持当事人亲自到庭原则,有针对性地修复家庭婚姻关系。明确七项基本制度作为保障:家事调查制度,加大职权调查力度,充分了解婚姻关系及掌握未成年人情况;家事回访制度,对五种类型案件进行定期回访,抓住有利时机促进感情弥合;离婚财产申报制度,当事人不如实申报的,按法律规定直接判决少分或者不分财产;心理咨询疏导机制,针对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出具报告,杜绝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婚姻修复计划书制度,在冷静期内让不同意离婚一方列出修复计划并付诸行动,避免被动等待观望,错失解决纠纷的良机;人身安全保护制度,给弱势群体提供“保护伞”;离婚生效证明书制度,全力保护当事人隐私。
    注重理念转变,“庭审创新+职能延伸”助树正确婚姻家庭观。家事改革首先必须转变审判理念,由单纯审理判决转变为修复感情、弥合亲情;审判方式由原来的对抗式转为纠问诉辩相结合;关注重点由原来的以财产分割为主转变为更加关注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庭审方式五处创新,围绕感情要素抓取,庭前播放结婚、生子等录像资料、互列对方5-10个优点、从孩子、老人角度入手调解、适时展示家事调查报告、情绪平复员及时介入等举措,合力化解家事纠纷;在县民政局设立家事指导中心,对结婚登记的,进行婚前辅导,将儒家思想、孝德文化及家庭行为规范、责任义务等融入其中。对预登记离婚判断为“危机婚姻”的,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的,有针对性调解、修复,促其回归本位。运行六个月,辅导结婚664对,调解离婚562对,调解和好206对,和好率达到36.7%;建立了 “秀英大姐调解室”“家事法官驻镇街工作室”“公证处驻法院工作室”“康晶心理咨询室”“少年观护室”“爱荣家事指导室”“家事法官驻社区工作室”等七处温馨场所,将家事改革理念和化解家庭矛盾举措送到百姓身边,给他们最贴心的服务;建成600余平方米的武城县少年家事法治教育基地,突出家庭责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已接待学生及家长一千余人;针对诉讼的夫妻双方开设和谐家庭指导课堂,针对镇、村妇代会主任及辅助团队开设家事纠纷调处专业辅导课堂,面向社会开设家事法官说家事社会课堂,讲述典型案例,传播家和理念,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关注。
    理论实践融合,“院校合作+平台搭建”打造多角度沟通桥梁。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山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及华东政法大学建立家事诉讼立法、家事方式改革、社工与心理专业的战略合作,设立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承办了家事审判改革与家事诉讼立法全国性研讨会,对家事诉讼法建议稿进行首次研讨;全省家事审判改革推进会在武城召开,会上开通“中国家事审判改革探索公众号”,由省高院指导,四大院校、山东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德州中院、武城法院合作运营,共同搭建集学术碰撞、实践交流、立法研讨等为一体的公共交流平台,现已推送200余篇。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实现了制度机制系统化、团队运行规范化、化解举措多元化、教育引导人性化、司法服务温情化,家事案件同比减少22.3%,离婚案件和好率达到30%,家暴案件成功处置率达到100%,诉讼离婚和民政登记离婚的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超30%和35%。十余个省百余家兄弟法院前来调研交流。最高法院杜万华专委和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高莎薇一行到武城调研指导,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推进会上,县法院作为唯一一个省级试点法院受邀参会并作经验介绍,5月底,县法院家事审判工作被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2017年首批改革案例报送中央改革办,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研讨会,多篇家事审判改革论文获奖。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登县法院家事审判做法20余篇,央视合作拍摄典型案例9次,其中《今日说法》播出2次,10月17日,十九大特别节目《法治中国说》第一季大法官说——拯救婚姻的家事审判,县委、法院作为唯一同时受邀单位讲述武城家事审判改革经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