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浩浩向边关

    前段时间,因工作关系在兵圣孙武故里广饶驻足半月有余。下榻处门前公园里建有一座“屈兵台”,出自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论断,是为纪念孙武而建。
    每每徜徉于屈兵台,拜读《孙子兵法》,愈发觉得“止戈为武,不战而胜”的用兵境界是何等之高,令我辈望尘莫及。
    其中有说“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意思竟然是:打仗的关键在行军,而不是战场上的交火。打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认为交火了,开炮了,才是打起来了。其实,只要看看开战前的行军,就知道谁胜谁负了。
    很多年前,我所在的部队奉中央军委之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进行防御作战。从驻地河北邢台到云南麻栗坡,有5000多里路之遥。大军浩浩长途跋涉,先火车,后汽车,战役机动8个昼夜,一路豪歌向边关,士气始终不减,必胜的信念是京都雄师的别样风采。
    1986年12月7日凌晨四时。“出发!”随着一声低沉的口令,早已整装待命的部队,在小城还没醒来的时候悄悄向火车站开进。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战友们开始登上火车。我们驾驶人员把重装备开上了列车平板,并领来三角木、扒钉、铁丝,对车辆进行加固。装载完毕,所有人员进入闷罐车厢,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每个人分了几片牛肉和两只桔子,我却没一点胃口。
    残阳如血,映着钢盔、钢枪、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没有一丝笑容,悲壮的氛围,让我意识到更艰苦的路程还在后面。晚6时,一声冗长的汽笛声,列车启动了,我的心随着车轮“咯噔”一下,举手向小城敬最后一个军礼时,泪水模糊的双眼里,送行的人群挥舞的手臂,那么亲切又那么遥远,我仿佛看见父老乡亲,看见兄弟姐妹,泪水更加汹涌,随之而起的是粗犷的军歌,大家流着泪高唱起《血染的风采》,激情、壮怀、高亢的旋律引起强烈的共鸣,此时,大家已不是在唱,而是从胸腔里往外吼。
    列席车在黑暗中飞驰,路边城镇和村庄的灯火向后闪去。我靠在小小的窗口前,任寒风吹拂纷乱的思绪,大家开始整理各自的东西,有的在写日记,有的在写家书,有人在擦枪……我们这个年龄其实是最喜欢到处走走的,但此时军人的使命感让每个人心头都沉甸甸的,前线到底是什么样子,战事紧张吗,此去能否平安而归?爹娘一定牵肠挂肚……困倦在浮想联翩中袭来,我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第二天,见大家依然沉浸在离别故土的伤感中,为鼓舞士气,车厢长召集几个骨干组织大家唱歌,这个时候,歌声胜过空洞的说教,唱歌是军人的强项,先是一曲《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确实有力量,强劲的旋律,很快唤起了大家的激情,车厢里变成了歌的海洋。也许是受我们的感染,其他的车厢也响起了歌声。歌声伴我们跨过高山,跨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12月9日,我们歌声唤来了拂晓,群情振奋,一支接一支的战歌在西安上空回荡,夜色在歌声中褪去。此时,恰巧11号列车和我们10号列车相遇并短暂停靠,相别两天的战友们兴高采烈,一片欢呼。大家用歌唱表达心声,用歌声相互问候,《战友之歌》像海浪一样,一波盖过一波。大家激动万分,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个黎明,歌声把我们结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在同赴沙场的征途上,歌声里透着将士们乐观和无畏精神,热血沸腾的青春年华,似乎能将路旁的坚冰融化……
    每当军列停靠,总有沿途百姓送行慰问,有人在短暂的时间里送上一首歌,跳上一段舞,老人们拿来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孩子们把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我们胸前……每一句祝福的话,都让我们感到温暖亲切;每一个关切的眼神,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南下的列车,载满了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一路上,我们无时不在感受到人民的拥军热情,进入四川后,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在成都车站,有人给我们送上开水,有人给我们送上一兜桔子。一位老妈妈在给我们倒水时还亲切地嘱咐:“孩子,上了前线照顾好自己,别忘了给家里写信,省的爹娘牵挂!”说的我们眼里只含泪花。
    无以为报,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高唱《人民是靠山》,很多人嗓子都哑了。列车启动了,大家举手敬礼,歌声变成了喊声:“向成都人民致敬!向成都人民学习!”好多人激动的嗓音都变了,送行的人群里不少人在擦眼睛。
    中原大地、巴山蜀水、黄土高原、苍山洱海,无不洒下我们豪迈的歌声。
    经过五昼夜的铁路开进,我们到达昆明。接下来的三天是摩托化行军,几乎所有的路都是盘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峰回路转,险象环生。记得当时最险的是翻越开远东山,汽车挂着一档,整整爬了一天,因为坡太陡,水箱不时开锅,我们不得不停车降温加水。
    因为是编队行进,车速受限,我们当时驾车十分疲劳,本来不吸烟的我,也买了两包香烟放在驾驶室,以便困倦时提神。见香烟不管用,弟兄们竟然用上了吃辣椒的绝活,觉得想打盹时来上一口,辣得半天吐舌头,这办法治瞌睡可真灵!
    进入战区,便感受到浓烈的战争气氛,一路上到处是迎军门,挂着伪装的军车穿梭往来,运送伤员的直升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听到看到的全与战事有关……这种情形之下,说不紧张那是假的,紧张归紧张,我们还是全神贯注地驾驶车辆,安全抵达集结地域。
    八昼夜的路,在我的人生中刻下深深的履痕;八昼夜的路,让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八昼夜的路,让我们一下子成熟起来;八昼夜的路,洒下思乡的泪;八昼夜的路,浸着血荐轩辕的壮志豪情……八昼夜的路,一路豪歌向天涯!马泽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