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在民间流行登高、饮酒、食糕、赏菊、插萸等节俗活动。其中的登高,是重阳节的重头戏,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主要包含有登山、登塔、登楼、登阁、登台。登高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中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可见,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在西汉就已经形成。至于重阳为何登高,据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的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月登高饮酒,妇女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此说虽具迷信色彩,其中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重阳登高“辟邪祈福、消祸求平安”的寓意却流传了下来。正如宋人方勺所释:“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为调阴转阳也。”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在这重阳之日,古人以登高调和阴阳,防御百病,渐成风俗。
    翻阅古代诗人的重阳作品,看到唐代写重阳的登高诗颇多,笔者却在这些诗中没有看到躲避灾祸的字眼,而以茱萸、菊花、饮菊花酒为载体抒写情怀的诗居多。最具代表意义的,如: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安登高》)诗人说尘世中难得可以开口纵情笑,在重阳和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之时,该当把菊花插满头再回归呀!张谔的“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九日宴》)。透过此问,可见古人重阳登高饮酒之普遍,且不像平时那样优雅小酌,而是狂饮大喝,甚至一醉方休。不然,诗人怎会对插着茱萸的女子相问:“今天登高时有几个人醉倒了呢”;李白的“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诗人借菊花大小重阳两度遭采撷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这里也说明重阳采菊插菊饮菊花酒之广泛;王缙的“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诗人登高观菊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王昌龄的《九日登高》既写了被看作“长寿花”的菊花:“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又写了被喻为“避邪翁”的茱萸:“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还有张说的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中三首提到茱萸、菊花和菊花酒:“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这方面的名句还有许多。
    说起古时重阳插茱萸、菊花、饮菊花酒等,其实就像是端午悬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躲避恶日一样,承载着祛灾辟邪的节俗文化内涵,古诗中借此为喻体,这也正与登高避灾的节日元素相吻合。再看著名的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的“遍插茱萸”,也说明插茱萸在唐朝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插茱萸是登高时的一个重要环节。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中药,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便形成了插茱萸的风俗。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早期民众的重阳习俗突出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心理更重。因而“避邪翁”茱萸的主导地位逐渐由“延寿客”的菊花所代替。
    重阳登高习俗,古人取“避灾”之意,今人更多的是借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登高以健身、赏景、愉悦。这也是重阳登高之俗至今不衰的原因。说到这里,就想起了去年在南京过重阳节,一家人随人流登上阅江楼,登高赏秋、品菊花酒吃重阳糕点、听古琴赏汉舞、看汉服表演等,真是大人孩子心情愉悦至极。今年重阳临近,孩子说要到栖霞山过重阳。其实,在南京过重阳,登高可去的地方就太多了,幕府山、紫金山、清凉山、狮子山等诸山外,北极阁,中华门城堡、南京城墙、报恩塔、赏心亭等都是登高远眺的好去处。自然也想起了幼时过重阳,我的老家在鲁西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无山可登的,那时就连高楼也没有,最高处是离村不远的运河大堤。所以家乡人过重阳是以“糕”登“高”的。用大枣白面或黄面蒸福寿糕,糕的正面用大枣排列成“福”字和“寿”字,老年人求寿,年轻人求福,一家人祈求早得福禄。其实重阳节吃糕,也是自古以来较为普遍的节日习俗,就像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节令食品。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识。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 ”直至今日,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登高习俗源远流长。尤其是自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使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让我们重阳节携老人登高望远、愉悦心情,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家家老人年年登新寿,步步登高寿!
    卢恩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