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的特色饭食——八大碗

    八大碗是武城县的特色饭食,分别是鸡、鱼、牛肉、丸子、猪肉、藕合、豆腐和江米干饭。
    武城县地处孔孟之乡,遇事讲究礼数。迎来送往,菜是菜、饭是饭,盛到盘子里的是菜;盛到碗里的是饭。八大碗是主食,所以叫“碗”。
    八大碗从什么时候有的?无从考证。当地五十岁以上的人们对它的印象很深刻,改革开放以前,只有红事上的宾客才有可能吃全八大碗,而且上八大碗的场合定有宴席,所以当地人称赴宴为“坐席”。其它场合,如果能上八大碗,那就是最高档次了。农村家庭招待客人,有六大碗、四大碗就算说得过去了。过年时,刚娶了媳妇、家庭条件又比较好的,尽量凑齐八大碗;家庭条件差的,那就只有眼馋的份了。
    八大碗不仅是美食,还包含着美好的祝愿,比如:鸡和鱼,寓意“吉庆有余”;豆腐——都有福;藕合——和和美美;丸子——制作时用手团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当地不种江米,过去很稀缺,煮熟后捞到碗里再撒上红糖,除了让人吃个新鲜,还寓意饭桌上有粮、日子红红火火。八大碗中除了鸡和鱼,牛肉也算个硬菜。在生产队时期,家庭不养牛,都养羊。牛是劳力,杀个老牛、病牛都需要公社批准,牛肉不但难买,而且比羊肉贵。所以牛肉上了席,不光上档次,还能从色彩上跟肥猪肉配对,一红一白,俗称“红白肉”。改革开放以前,肥猪肉很抢手,八大碗里猪肉膘的肥瘦也是个档次问题,跟现在人们喜欢瘦肉正相反。
    八大碗作为武城的传统名吃,包含着饮食科学。先说八大碗的这个数。过去当地待客都用四方桌,一桌坐八个人,号称“八仙桌”。坐席时一般上八盘酒肴、八碗饭,平均一人一个菜一碗饭,另有大锅菜当补充。按一般人的饭量,基本上能保证吃饱。再说这八大碗的选配。肉食成分多,典型的鲁菜风格,很对当地人的口味。看看八大碗的原料,它其实是季节饭,换句话说,是最适合冬天享受的美食。藕、豆腐都是冬天和“开春”常吃的东西。过去没有空调、冰箱,肉食在其它季节放不住,就利用了冬天的寒冷。再有就是冬天是农闲季节,人们有闲心、有工夫去做。农村过去给孩子过生日有“赶月”一说,就是把孩子的生日提前到天凉或天冷的季节过,娶媳妇大多数选腊月,除了讨个“过年添人”的吉利,也有刚才那几个方面的考虑。江米是一种温热性的滋补品,加红糖能抗冷。生活贫穷的人们冷不丁吃一肚子大鱼大肉,肠胃可能接受不了,搭配着吃些藕能开胃助消化;吃豆腐能调和脾胃,消除胀肚;丸子的花样比较多,有肉的,有素的,半荤半素的。不论荤素,都掺杂着萝卜,吃了能顺气健胃、清热消痰。——这样的搭配,就能叫人吃着好吃、吃下去舒坦。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富裕,八大碗也有了一些细节上的变化。过去条件差,牛肉、猪肉碗里,底部都衬着一大半干菜,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猴戴帽”,现在干菜早就没有了,全成“干货”了。肥猪肉已经由蒸改为红烧,或做成米粉肉,肥而不腻。鱼的变化更大,过去差不多都是咸鲅鱼,现在有带鱼、花鲢、鲤鱼、鲫鱼,甚至还有外地的桂鱼、鲳鱼,而且鲜鱼居多。
    眼下,即使在武城最高档的饭店也难见到八大碗了,但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的酒楼里却能一饱口福。原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早就意识到了“八大碗”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份量,嘱咐厨师们:一定要把武城这一特色食品传承下去。 2007年以来,借助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契机,“八大碗”成了公司招待宾客的特色饭食,回乡探亲的游子们品尝到了亲切感,外地人也了解了武城的饮食文化。 2011年春节前夕,德州电视台“《直播德州》栏目组”的记者们到古贝春公司拍摄八大碗的制作,古贝春公司党委书记和文化部门负责人在饭桌上现场向记者做了讲解。随着这个栏目的传播,更多的人知道了武城的“八大碗”,也记住了传承“八大碗”的古贝春公司。
    李宽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