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苦菜秀”

    “苦菜秀”,乃小满三候之首。小满吃苦菜,则是很古老的一种民间习俗。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趋向饱满,但还未大满成熟,只是小满。所以小满里寓意着丰收的希望,也流行着“吃苦迎甘来”的习俗。过去的小满,刚好“青黄不接”,但却是苦菜蓬勃生长、采摘食用的最佳之时,由此民间逐渐形成了小满吃野菜苦菜的习俗。有一句 “小满食苦,一夏不苦”的俗语,让我想起过去三夏大忙季节的一幕幕劳动场景。我是农家长大的孩子,农人吃苦,我也经历过,小满吃苦菜,是预示着农人即将开始了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嚼得菜根,百事可为”么,先吃顿苦菜,下面的苦就能一一挨过去了。
    农谚说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在北方,夏熟作物开始灌浆直至茎穗饱满,但离成熟直至颗粒归仓还有一小段距离。不说麦收后的夏种夏管,单说小满到麦收这一小段距离的灌浆、治虫、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以及麦收前的各项准备等,在没有机械化的过去,样样都是艰苦的劳动环节。尤其是烈日下的抢收抢打,那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大会战场面。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的那样:“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在南方,小满的“满”,不仅指籽粒,也指雨水。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农谚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下,犁耙高挂”。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旧时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有演习之意。同时还举行祭三车也就是祭奠车神的习俗。仪式归仪式,然而旧时踏水车吸水是最辛苦的,清末蒋士煐的《南园戽水谣》咏道:“日脚杲杲晒平地,东家插秧西家莳。养苗蓄水水易干,农夫踏车声如沸。车轴欲折心摇摇,脚跟皲裂皮肤焦。堤水如汗汗如雨,中田依旧成槁土……”然而,对于这苦,农人是不抱怨的,因为是在期盼着籽粒饱满的甘甜呀!还有“丝车、油车”也都要忙碌起来。蚕妇抽丝剥茧,日夜不停,怕的是 “蚕过小满则无丝”。这苦,蚕农也愿意挨了,因为是在期盼着茧子的饱满。但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宋代张俞诗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蚕妇》伤呀!
    过去小满吃苦菜,“食苦迎甘”习俗,那是人们对丰收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而现代人的日子已从过去的苦坑里跳到了蜜罐里,但依然时兴吃苦菜,不仅在农村,城里人更是津津乐道。 “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在乡下就像田里的草,山坡、地头、沟旁、河边、田坎随处可见,且此时长得最水灵、最鲜嫩,一到傍晚就见络绎不断的城里人来田间地头剜苦菜。苦菜不但指一种,诸多味道苦的菜应是都算,如苦苣、蒲公英,连苋菜掐断其味道也是苦苦的,所以苋菜也是应节气的菜。现在有些苦菜品类引植在菜园,市场价格比其它菜蔬还高。当然,此时人们更乐意吃野生野味的苦菜。吃腻了大鱼大肉、甜菜香菜的人们,这时采集苦菜换换口味,是清火解毒保健最佳食菜。因为苦菜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钙、锰、硒等。有清热、明目、消炎、利尿、健胃、发汗、养血、败火、止咳等特点。且采摘容易,制作方便,经济实惠,味道鲜美。
    这不仅让我想到,过去人们吃苦菜是苦中求甜,现代人吃苦菜则是甜中乐苦求保健呀!
    卢恩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