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辉: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下一步,我将带领经信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以“四新四化”为主攻方向。围绕新材料(玻璃钢)、新能源空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优势产业,精心筛选全县50个重点技改项目,以此为抓手,通过重点培育、典型带动,引导我县产业通过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积极运用新产业、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存量优化;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大产业规模,生产出档次更高、质量更优的产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让我县产业链条焕发新生机。
    坚持一手抓招引项目,一手抓转型升级。围绕经济总量太小、供给结构失衡两大主要矛盾,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四线联动”协同推进产业发展机制,一手抓招商引资,推进增量崛起,一手抓转型升级,推进存量优化,引导企业树立“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发展理念,由小而多向强、专、精转变,达到在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的目标;积极培育“共享工厂”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整合资源、互补优势,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带动下,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做好创新驱动的 “乘法”,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一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和质量。二是鼓励和支持重点领域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普及应用,积极推广“互联网+协同制造”,实现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的精确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分析和综合决策。
    突出抓好“三个一批”,加快新旧动能转化。
    淘汰一批,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对于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中已被列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年本)中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以及被列入环评、安评审批负面清单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并督促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和传统动能转换。
    改造一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一是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以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为重点,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促进“老树发新芽”。二是以环保督查为契机,大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治污设施对原有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环保督查的倒逼机制,全面清除辖区内未办理相关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的“散乱污”企业;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县环境治理提供保障。
    培育一批,鼓励扶持新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大做强。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调旧”,更要“育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改升级,培育更多具有“唯一性”的项目落地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有创新力才有核心竞争力”。鼓励我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创新队伍,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努力打造“唯一性”企业,摆脱低价竞争、提高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能蓄积力量。
    □魏利军 马立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