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 密切联系群众 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政协主席 陈朋金
    目前,我县正在开展的 “三进三实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紧扣农村工作这一主题,抓住了农村工作的要点和关键,彰显了武城特色,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塑造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贵在一个“进”字
    首先,要怀着神圣的责任感进农村。此次主题实践活动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思想上、行动上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尽心竭力地开展好这项活动。只有全体干部心怀为农业、农村、农民搞好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取得明显效益和显著成果。
    其次,要带着真挚的感情进农户。要教育干部真正沉下心来,把群众的愿望当做自己的愿望,把解决群众疾苦当做自己的责任,把群众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奋斗方向,把群众的需求时刻挂在心上。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从思想上和感情上去拥戴人民群众,要时刻关注群众的发展愿望,关心农民的困难和疾苦,凝聚民心,统筹资源,达成愿景。
    再次,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进农家。在工作中必须保持严谨、扎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制定一整套农村发展的目标规划和奋斗措施,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正确分析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要认真学习,虚心请教,把握好党的方针政策,制定好农村发展规划;要善于开拓思路,解放思想,选准优势,寻找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要努力做到选好产业,培植典型,壮大规模,切实开辟出符合社区实际的致富之路。
    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重在一个“实”字
    首先,要真实全面了解社区民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措施,真实了解社区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农民群众的创业能力;了解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查社区人文特色和社会关系,发现和培养农村致富典型;挖掘社区产业特色和群众技术特长,寻找社区产业优势,达到整合资源、形成规模的目的。
    其次,要以实际措施帮助农民。开展“三进三实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要把解决实际困难、铺平致富之路放在重要位置。救助困难群众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五保户、病灾户、病残户、特困户、贫困户、留守老人及儿童家庭和有创业意向、创业潜力的农户的困难情况,并制定帮扶措施,必要时以实物或现金予以帮助。解决好困扰群众生产生活难题要在交通、电力、抗旱防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关键问题症结,联系有关部门给予突破和解决。破解发展瓶颈要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计划,切实引进发展项目;要倾力培养产业大户,在项目引进、科学技术、资金、土地等有关方面为群众创业铺平道路、优化环境,实现帮一个村、解一方难、富一方人的目的。 “两区同建”要帮助社区制定拆建方案、启动新区建设、旧村复垦和筹集建设资金,为群众造世代之福。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志在一个 “提”字
    首先,要在实践中提高干部工作能力。要将提高干部工作能力作为 “三进三实三提高”活动主线始终贯彻好、落实好。一是深入基层,增加工作经验。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农村干部培养教育上、在农业科技知识应用上、在农村环境改善上、在农民素质提高上狠下功夫,丰富干部队伍的基层工作经验,锻造一支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发展的干部队伍。二是身体力行,培养干部的实干作风。要教育引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之中,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地方,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为此,一定要塌下身子做好各项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三是拼搏开拓,强化干部的创新能力。要创造性地引导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市场经济、融入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激发农村干部群众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其次,要用实际工作业绩获得群众信任。一是让群众感受党的正确领导。此次主题实践活动是我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在我县的集中体现,务必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一系列问题,让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地接受党的正确领导。二是让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党的温暖。结合这此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各项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当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力争实现各项政策在基层的应保尽保和全面覆盖,让党的温暖惠及到每一名农村群众。三是让群众在创造新生活中感受党的奉献精神。要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工作理念,要敢为人民群众俯首撑腰,甘为人民群众拼搏奉献,切实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根本宗旨。
    再次,要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要把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主线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依托。二是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把发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举措,努力增加资本性收入,不断开辟人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三是要把养老、就医、上学等百姓基本生活权益保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后顾之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